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澜推文 > 现代都市 > 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徐玥李承宗全文

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徐玥李承宗全文

山的那边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徐玥连忙道:“我看到秦王从秦王府出来,他看到了我,我害怕他命人搜身,就跑了回来。”封德彝问道:“秦王要去哪里?”徐玥道:“看样子,是要入宫面见陛下。”封德彝闻言,眼神一凝,转头看了一眼王晊,心中有了判断,秦王是要先发制人。看来李世民是去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私通的事了......李承宗此时心里也在想着。就他读史书来看,这只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一个引诱太子和齐王入宫的理由。事实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奉承、献媚、贿赂、馈赠后宫的各位妃嫔,以求得皇帝的宠爱,绝无与后宫嫔妃私通的可能。否则,玄武门之变当日,李建成和李元吉就不会奉旨入宫对质了。李承宗思定,玄武门之变就在明天,眼下他必须掌握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才行,对着徐玥说道:“徐玥...

主角:徐玥李承宗   更新:2025-04-26 15: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玥李承宗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徐玥李承宗全文》,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徐玥连忙道:“我看到秦王从秦王府出来,他看到了我,我害怕他命人搜身,就跑了回来。”封德彝问道:“秦王要去哪里?”徐玥道:“看样子,是要入宫面见陛下。”封德彝闻言,眼神一凝,转头看了一眼王晊,心中有了判断,秦王是要先发制人。看来李世民是去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私通的事了......李承宗此时心里也在想着。就他读史书来看,这只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一个引诱太子和齐王入宫的理由。事实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奉承、献媚、贿赂、馈赠后宫的各位妃嫔,以求得皇帝的宠爱,绝无与后宫嫔妃私通的可能。否则,玄武门之变当日,李建成和李元吉就不会奉旨入宫对质了。李承宗思定,玄武门之变就在明天,眼下他必须掌握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才行,对着徐玥说道:“徐玥...

《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徐玥李承宗全文》精彩片段

徐玥连忙道:“我看到秦王从秦王府出来,他看到了我,我害怕他命人搜身,就跑了回来。”
封德彝问道:“秦王要去哪里?”
徐玥道:“看样子,是要入宫面见陛下。”
封德彝闻言,眼神一凝,转头看了一眼王晊,心中有了判断,秦王是要先发制人。
看来李世民是去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私通的事了......李承宗此时心里也在想着。
就他读史书来看,这只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一个引诱太子和齐王入宫的理由。
事实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奉承、献媚、贿赂、馈赠后宫的各位妃嫔,以求得皇帝的宠爱,绝无与后宫嫔妃私通的可能。
否则,玄武门之变当日,李建成和李元吉就不会奉旨入宫对质了。
李承宗思定,玄武门之变就在明天,眼下他必须掌握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才行,对着徐玥说道:
“徐玥,你去一趟左右卫率府,以太子的名义,把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叫过来。”
冯立是李建成的心腹,深受太子器重,替太子掌管着两千名长林亲兵。
因此,想要节制东宫兵马,绕不开他。
“奴婢这就前去。”
徐玥应了一声,转身而去。
很快,一名四十岁出头的国字脸中年男人,头戴铁盔,身穿明光铠,腰间佩着唐横刀,跟在徐玥身后,神色肃穆的走了过来。
当看到站在东宫门口的李承宗,冯立一愣,快步走了过去,抱拳道:
“见过皇太孙。”
李承宗笑吟吟道:“免礼。”
“太子召见,臣先进去了。”冯立说完,再次抱了抱拳,便要入宫。
忽然,李承宗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
“召见你的,不是太子,是我。”
冯立脚步一顿,转头惊愕的看着他。
李承宗拿出圣旨,递给了他,说道:“你看看这个。”
冯立看到金灿灿的圣旨,眼瞳一凝,不敢怠慢,先对着圣旨行了一礼,随即上前接过圣旨,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大变,“陛下要就地拘押太子殿下和齐王?还要皇太孙您节制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
李承宗点头道:“没错。”
冯立难以置信道:“怎么会这样......”
李承宗实话实说道:“因为我父亲和齐王要造反,事情发了。”
冯立脸色再次一变,这般隐秘的事,陛下能知道,只有一种可能,联想到圣旨上的内容,他心中立即有了判断,那就是有人告密,急声道:“皇太孙可知是谁告的密?”
李承宗肃然道:“是我。”
冯立睁大眼睛,不敢置信道:“殿下告的密?”
“没错。”李承宗点了点头,说道:“东宫和齐王府现在危在旦夕,我要救东宫和齐王府于水火之中。”
冯立心中震撼不已,你救东宫和齐王府于水火之中?问题是,是你让东宫和齐王府陷入水火的啊。
李承宗接着说道:“我有情报,我二叔秦王会反,所以,我要赶在我二叔秦王带着他的秦王府一种僚属造反之前,先一步节制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
冯立惊声道:“秦王要反?可有证据?”
李承宗点头道:“有,而且证据确凿。”
听到这话,冯立忍不住道:“这种事,直接禀报给太子和齐王,让他们出手,岂不是更好?”
李承宗摇头道:“我信不过他们。”
因为信不过他们,所以你就去陛下面前,告发你父亲和你四叔齐王造反,然后自己节制东宫和齐王府兵马,皇太孙是要自己出手对付秦王府?......冯立愈发感到不可思议,皇太孙不是才十二岁吗,哪个十二岁的少年,会有这般城府啊。
李承宗观察着他脸上的神色,看出他心中的疑惑,问道:
“冯将军,你是不是觉得我很荒谬?”
冯立闭嘴不吭,李承宗当他默认,缓缓说道:
“你身为东宫太子十率府之首,掌握着两千长林亲兵的太子心腹,肯定是知道我父亲和齐王的密谋,那我且问你,你觉得我父亲和齐王的谋划,有几成胜算?”
冯立不假思索道:“只要不被泄露出去,有十成胜算。”
啥意思,怪我咯......李承宗忍住翻他白眼的冲动,竖起一根手指,摇头说道:“要我说,我父亲和齐王的谋划,一成胜算都没有。”
冯立反问道:“何以见得?”
李承宗指了指身旁的王晊,说道:“我父亲和齐王的谋划,王晊都听见了,而王晊,是我二叔秦王的人,他已经把我父亲和齐王的谋划,告诉给了秦王,你说,我父亲和我四叔,还有胜算吗?”
冯立闻言脸色一变,目光凌厉的看着王晊,手掌下意识的按住了刀柄,很快又冷静下来,脸色阴晴不定,吐字道:
“若是如此,太子和齐王已经败了。”
李承宗叹了口气道:“是啊,所以说,我父亲和我四叔齐王,搞不定秦王,只会被秦王搞定。”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信不过他们,如果任由我父亲和我四叔继续这样下去,东宫和齐王府,会败的很惨,你我都有性命之忧,所以,我得亲自出马。”
说完,他注视着冯立,从他手中拿回圣旨,捧在手上,小脸满是严肃问道:
“冯立,请你相信我,我能拯救东宫和齐王府于水火之中,这道旨意,你接还是不接?”
冯立闻言,沉默了两秒,此时此刻,已经感觉受到了面前皇太孙的不一般,仔细想想,他是皇太子的嫡长子,决然不会做出不利于东宫的事,再加上这份圣旨所含的重量,便不再多想,单膝跪地,抱拳道:“臣愿接旨!”
李承宗脸上露出笑容,说道:“有你相助,我就有十成胜算。”
说完,他将手中的圣旨递再次递给冯立,说道:“冯将军,你即刻带着圣旨,去一趟各个率府,给当职的率官、副率宣读我皇爷爷的旨意。”
李承宗所说的“各个率府”,说的是太子十率府。
太子十率府,是仿照朝廷十二卫而设,其中冯立所在的左右卫率府,统领东宫亲卫、勋卫、翊卫“三卫”,负责太子仪仗、东宫禁卫,兵力最重,有五个折冲府也即五千人马之多。
按照平时制度,东宫太子虽有这么多兵马,但是,并不能调动,除非有皇帝手谕。
但眼下不同,李承宗现在拥有圣旨,凭借着这份圣旨,他便能调动太子十率府的所有兵马。

“天真!”
李建成呵斥道:“东宫和秦王府,现在是水火不容,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李承宗摇头道:“在我眼里,有第三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就是东宫,齐王府,还有秦王府,兄友弟恭,一片和睦。”
“而我要做的,就是做出第三个结果。”
李承宗看着脸色铁青的李建成,说道:“父亲,你说东宫、齐王府,和秦王府,为什么水火不容?”
“说白了,不就为了储君这个位置吗?”
“要是没有它,你们不就不用斗了?”
李建成冷声道:“你这话,应该跟你二叔秦王说,秦王要是愿意放弃当储君的念想,为父会跟他斗?”
李承宗反问道:“我二叔秦王跟你说他愿意,你信吗?”
李建成顿时闭嘴不吭。
李承宗直接戳破道:“你不信,也不可能相信。”
“由此可见,问题不仅是出在了我二叔秦王身上,更在你身上。”
“所以,我得先让你当不了这个储君。”
李承宗道:“然后,我二叔再放弃当储君的念头。”
“这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李元吉闻言指着自己,问道:“那最后,就是我当储君了啊?”
刷的一下,在场的李承宗、李建成、冯立、封德彝齐齐看向了他。
李元吉摊手道:“最后就只剩下我有资格,我不当储君,谁当?”
李承宗沉吟道:“你没被我算在内。”
李元吉恼道:“大侄子,我可是你四叔!”
李承宗耐心道:“就因为你是我四叔,你才更不能当储君,我是为了你好!”
说完,他掰着手指说着道:“父亲,四叔,还有我二叔,你们三个,都失去当储君的资格,自然就不会再争来斗去,不争来斗去,你们就不会有危险。”
李建成冷笑道:“说得简单,我不当储君,齐王不当储君,秦王也不当储君,那谁来当储君?”
李承宗指了指自己,认真道:“还有我。”
“我是皇太孙,我有合法的皇位继承权。”
李元吉震惊道:“你这不也是造反吗?”
封德彝、冯立也目光古怪的看着他。
李建成气笑了一声,“原来绕来绕去,是你自己想当储君。”
李承宗叹了口气道:“你以为我稀罕当?”
“我当,是为了你们好!”
说完,他不再多说,“行了,不说了,就这样决定,我要入宫去给我皇爷爷复旨了。”
李承宗投给封德彝一个眼神,让他跟上,走到门口,对着冯立说道:
“冯将军,看住我父亲和我四叔,别让他们干傻事,另外,再派人接管齐王府兵马,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齐王府。”
冯立肃然道:“喏!”
李承宗带着封德彝走出显德殿,看着站在长阶下的王晊和徐玥两个人,走过去对他们说道:
“王晊,徐玥,你们留在这里,如果看到我父亲和齐王出来,立刻来找我。”
王晊恭敬道:“喏!”
徐玥脆声道:“好的殿下!”
而此时,显德殿内,李建成目光透过人墙,望着远去的李承宗背影,直到再看不见他,方才收回目光,看向穿着明光铠站在门口一动不动的冯立,板着脸道:
“冯立,你真的信我儿所说?”
冯立不卑不亢道:“现在不仅是臣,太子殿下还有齐王殿下,也只能相信皇太孙。”
李建成冷哼了一声,转身回到位置上坐下,拿起水盏,越想越气,放下水盏,看向李元吉,骂道:“这个逆子,胆子这么大!我造父皇的反,他造我的反!”
李元吉坐在他旁边,闻言叹了口气道:“这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
看到李建成瞪来目光,李元吉干笑了一声,旋即认真说道:“大哥,你也别生气,仔细想想。”
“要是我大侄子真的能让秦王失去储君资格,对咱们都有好处。”
“至少,东宫还是咱们的东宫,而秦王府,可就不是秦王的秦王府。”
李建成闻言,眸光闪烁了一下,脸色一缓,冷哼道:
“也对,我是承宗的父亲,他到最后,还是得靠我!”
............
而此时,前往皇宫的路上。
封德彝跟在李承宗身后,望着他的背影欲言又止,最终决定问出心中的困惑,“殿下,你当真想做储君?”
李承宗此刻正在思索着等会见了李渊,怎么跟他说秦王的事,听到这话,转头看着他道:“我不想当储君。”
封德彝皱眉道:“可是,你现在的谋划,都是奔着当储君去的。”
李承宗双手背在身后,目望前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你觉得我父亲跟我四叔联合在一起,与我二叔争斗,真的只是他们三个人的问题?”
“在我看来,问题最大的是我皇爷爷,他总想着制衡之术,才导致他三个儿子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这场乱象,要想真正得到平息,将不得不冒犯根源。”
封德彝闻言浑身一震,不敢置信道:“你该不会是想......”
李承宗转头看着他,说道:“想什么呢,我是决定平息三王之争以后,跟我皇爷爷好好谈一谈。”
真的只是好好谈一谈吗......封德彝凝视着走在前方十二岁少年的背影,一旦三王之争得以平息,那么,整个皇宫中,兵权最重的,就是他这个皇太孙了。
如果陛下听得进去,最好不过。
万一他听不进去呢?
皇太孙会怎么做?
封德彝一想到皇太孙三言两语便揪出秦王安插在宫里的眼线,以及他说服那几个秦王眼线为己所用的样子,便感到不寒而栗,不敢再想下去,心中有种莫名的恐慌,自己不会上了贼船吧。
而此时,两仪殿。
李渊独自坐在殿内,闭着眼睛,抱着琵琶,轻轻拨动着琴弦。
那旋律,有些低沉,叫人感到哀伤。
就在此时,一道清脆的声响传了过来:
“皇爷爷。”
李渊闻声睁开双眼,看到门口处那张带着笑容的十二岁少年脸庞。
李承宗走进殿内,行礼道:“孙儿给您复旨来了。”

“皇爷爷,孙儿以为,眼下不能打草惊蛇。”
看到李渊投来目光,李承宗一脸认真说道:“若是这个时候抓了我父亲,抓了我四叔,东宫和齐王府的人,肯定会大闹朝堂。”
“他们大闹起来,不好收场。”
李渊冷哼了一声道:“你觉得朕怕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闹起来?”
李承宗摇了摇头,说道:“皇爷爷当然不怕,但问题就在于,如果东宫和齐王府的人众口一词,说孙儿在撒谎,王晊在撒谎,又当如何?”
说着,李承宗小脸上的神色严肃起来,跪坐在地上,一本正经道:“现在只有我们的一面之词,而没有确凿的证据,想必现在皇爷爷心里也是在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李渊眼瞳一凝,握着龙榻御座把手的双手不由紧了几分。
好锐利的目光......封德彝目放异色看着李承宗,这等眼力和心机,他当真十二岁?说他二十岁,都说的年轻了。
李承宗接着说道:“退一步来讲,皇爷爷真的相信孙儿所说,相信王晊这个人证,且皇爷爷能够在东宫和齐王府的人大闹朝廷之时,以雷霆手腕制伏他们,那之后怎么办?”
“处置了东宫和齐王府的人,我二叔的秦王府将在朝廷之上,一家独大,谁来抗衡我二叔和秦王府的一众僚属呢?”
李承宗很耐心的替李渊分析道:“到时候,秦王府的人得知此事,前来逼宫,要严惩我父亲和我四叔,皇爷爷又当如何?”
“再往深里想,当秦王府真的在朝堂上一家独大之时,我父亲和我四叔能造反,我二叔就不能吗?”
听到这话,李渊双手不由握紧了龙榻御座的把手,脸色也阴沉下来。
李承宗观察着李渊的神色,知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在李渊心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趁热打铁道:“再退一步讲,即便我二叔不造反,我父亲和齐王一旦被抓起来,朝堂之上,没了太子,没了储君,群臣都会认定秦王将是日后的皇太子,届时一起投靠了秦王府,皇爷爷能放得下心吗?”
“由此可见,现在不宜打草惊蛇,一旦抓了我父亲和我四叔,只能解一时之忧,挡不住日后大患!”
听完李承宗斩钉截铁下的结论,李渊沉默了起来,许久问道:“依你之见,如何是好?”
李承宗正襟危坐,挺直身板,正色道:“今日孙儿之所以下定决心,揭发我父亲和我四叔谋反,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避免我父亲和我四叔,与我二叔手足相残。”
说着,李承宗高高举起左手,说道:“我父亲,还有我二叔,还有我四叔,对于皇爷爷来说,就相当于这只手的手心手背,手心手背都是肉,伤了哪一面,都会让皇爷爷心痛。”
“但是,皇爷爷您不要忘了,人不只有左手,还有右手!”
李承宗高高举起右手,认真说道:“皇爷爷的右手,就是孙儿!”
说完,李承宗放在地板上,对着李渊叩了一下首,声音铿锵有力且坚定不移道:“请皇爷爷恩准,让孙儿节制东宫和齐王府的全部兵马,让孙儿替皇爷爷您制止他们手足相残!”
节制东宫和齐王府的全部兵马?太孙殿下有这么大的野心?封德彝暗暗吃惊。
李渊也有些意外,属实没料到能从十二岁的皇太孙口中听到这番话,皱眉道:“你?你这么年轻,做得到吗?”
李承宗重重点头说道:“有皇爷爷为孙儿撑腰,孙儿就能做到!”
李渊沉吟两秒,转头看向了封德彝,问道:“德彝,你觉得呢?”
封德彝抚着胡须,看了一眼李承宗,见他望着这边,嘴唇微动,无声说着“信”这个字,登时面皮肌肉抽搐了一下,对着李渊回答道:“陛下,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至少,要先把太子和齐王控制起来。”
“皇太孙殿下刚才说的有道理,此事重在不能打草惊蛇,让其他人做,必会走漏风声,秦王府一旦知晓,事情的发展将不再可控。”
“皇太孙心思如此缜密,臣以为,可以一试。”
说完,封德彝低下了头,没办法,自己的把柄,在李承宗手里握着,不能不向着他。
李渊微微颔首,“好吧,那就试一试。”
他转头对着殿内的中年太监道:“王贺,拟旨。”
中年太监当即走到桌前,摊开崭新的圣旨,拿笔蘸墨,等着李渊降旨。
李渊望着李承宗,缓缓开口说道:“即刻起,皇太孙节制东宫和齐王府一切兵马。”
“太子和齐王,立即就地拘押。”
“东宫与齐王府的一切事宜,暂且交由皇太孙全权处置。”
中年太监一笔一划的在崭新圣旨上写下李渊的旨意,书写完毕,吹了吹上面的墨迹,旋即卷起来,走到李承宗跟前,递了上去,声音柔和道:“太孙殿下,请接旨。”
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李承宗深吸了口气,尽管很克制了,但双手还是不由自主的微微发颤,接过圣旨,对着李渊再次叩首道:“孙儿接旨!皇爷爷,孙儿还有一个要求。”
李渊颔首道:“尽管说来。”
李承宗抬起头,注视着李渊,一字一板道:“若是孙儿没能制止我父亲四叔和我二叔的手足相残,就请皇爷爷赐死孙儿!”
李渊闻言,眼睛睁大了几分,站起身走到李承宗身边,将他扶了起来,说道:“你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啊。”
李承宗掷地有声道:“是!孙儿不成功,便成仁!”
李渊目露欣赏之色,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好!到底是朕的好皇孙,敢作敢当!朕等你的好消息。”
李承宗露出笑容,情真意切说道:“皇爷爷,孙儿告退,您保重。”
李渊笑吟吟点头:“去吧。”
说完,他对着封德彝和王晊挥了挥手,说道:“你们也都下去吧。”
封德彝拱手道:“老臣告退。”
王晊跟着拱手道:“臣告退。”
等到他们走后,李渊来到殿门处,看着李承宗的背影,由衷感慨道:“太孙的果敢勇毅,不比秦王差啊。”
名叫“王贺”的中年太监站在他的旁边,听到这话,心头一震,李渊的这句评语,足以可见他心中已经认可了李承宗,立即说道:“陛下说的极是,有皇太孙在,太子、秦王、齐王的兄弟情谊,定能保全。”
李渊闻言沉默了几秒,随即怅然道:“但愿如此吧。”
.............走在出宫的路上,李承宗放慢脚步,和封德彝并肩而行,对他拱了拱手,笑着道:“封公,刚才多亏你鼎力相助,不然,我皇爷爷是不会将这桩大事,交给我来做。”
封德彝正低头若有所思着,闻言看向他,摇头说道:“即便没有老夫,陛下也会将这件事交给太孙殿下来做,因为殿下刚才那番话,说的甚是在理。”
说完,他惊叹道:“太孙殿下明明只有十二岁,可是做起事来,丝毫不像是十二岁少年该有的样子,有老成谋国的味道,叫人刮目相看。”
“封公谬赞。”李承宗叹了口气,说道:“说实话,我也不想沾染朝事,我更想朝游曲江,暮栖宫里,当一个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皇太孙,奈何朝局动荡,我再不站出来,只有死路一条。”
封德彝闻言惊异道:“何谓死路一条?”
李承宗没有应声,而是看向了跟在身后的王晊。
王晊一直想着怎么跟李承宗道谢,毕竟他刚才救了自己一命,见他目光望了过来,连忙拱了拱手。
正当他要道谢之时,李承宗的声音先传入他的耳中:“王晊,你是秦王府的人吧?”

听到卫士的回应,堂内众人心生警惕。
尉迟敬德惊疑说道:“我记得前几天陛下降旨,说皇太孙患有癔症,令他在太医署治病,他怎会来秦王府?”
长孙无忌走回来坐下,说道:“他是皇太孙,太子的长子,太子垂怜他,请旨将他放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张公瑾奇怪问道:“他来这里作甚?”
长孙无忌判断道:“很可能跟太子有关。”
说完,他看向李世民,说道:
“大王,明天我们便行大事,皇太孙不必理会,派人将他赶走。”
房玄龄开口道:“不行,大王不能不见皇太孙,若是不见他,就是心虚,就给了太子明日不入宫的理由。”
杜如晦颔首道:“玄龄所言甚是,大王,得见。”
李世民听着他们的分析,嗯了一声,说道:“本王也是这样想。”
“你们留在这里,莫要出去,本王打发他走。”
说完,他大步走了出去。
来到秦王府外。
李世民看到一个身高一米六,穿着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的十二岁帅气少年郎。
此时,李承宗也在打量着他。
李世民身高一米九左右,体态魁梧,目光锐利有神,宛若一把出鞘的横刀。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须髯丰美,气质威严,仪表不凡。
史书中说的没错,真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李承宗心里想着,抬起小手挥了挥,面带笑容叫道:“二叔,二叔!”
李世民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大步走到他身边。
“大侄子,听说你在太医署治病,好些没有?”
李承宗闻言咧嘴道:“都是那帮太医误诊,其实我什么病都没有,这不,皇爷爷知道是误诊,放我出来了。”
李世民笑呵呵道:“没事就好。”
“找二叔什么事?”
李承宗见他开门见山直接询问,肃然问道:“二叔,我听说,你去我皇爷爷那里,告了我父亲和我四叔一状,说他们与后宫私通?”
李世民眯起眼眸问道:“你父亲让你来问的?”
李承宗摇头道:“跟他没关系,我是听到消息,自己过来想要问个明白。”
李世民哦了一声,叹了口气说道:“二叔也是听人说起,你皇爷爷已经降了旨意,明日会彻查此事,你不用担心,清者自清。”
李承宗凝视着他问道:“二叔你信他们私通后宫吗?”
李世民摇头道:“不信,但事关后宫,必须得查个清楚,若是子虚乌有,你皇爷爷会还太子和齐王一个清白。”
李承宗认真道:“二叔觉得没有,那就肯定没有,等到明天,二叔你一定要替我父亲还有我四叔说几句话。”
李世民笑吟吟道:“二叔会的。”
李承宗接着道:“我回去也会劝我父亲和我四叔,咱们都是一家人,得相亲相爱,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
李世民凝视着他,沉默了几秒,抬起宽大手掌在他肩膀上轻轻拍了拍,说道:“大侄子有心了。”
李承宗咧嘴道:“那我回去了,明天见!”
李世民笑道:“去吧。”
看着李承宗身影渐行渐远,李世民收敛起笑容,面色平静的返回秦王府大堂。
一进堂内,众人目光纷纷望向了他。
长孙无忌问道:“大王,如何?”
李世民坐在上座,缓缓说道:“看不出皇太孙是太子有意派来的。”
房玄龄问道:“他都说了些什么?”
李世民轻描淡写道:“孩子的一些幻想罢了。”
说完,他扫视了众人一眼,问道:“明天的大事,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众人彼此对视了一眼,随即纷纷摇了摇头。
这几天他们一直在谋划这件事,该敲定的细节,都已经敲定,只待实施。
李世民摆手道:“那就分头行事。”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道:“喏!”
李世民看着他们离开,闭着眼睛独自在堂内坐了一会,方才起身去往后院。
后院中,寂静无声。
主屋屋门敞开着。
李世民走到屋门口,看见一名身高一米六五,长相出众的二十五岁秦王妃长孙无垢,怀抱一名五岁女童,轻轻拍着女童的后背,哄着她入睡。
在床榻上,还有两个男童,正睡得香甜。
听到脚步声,秦王妃长孙无垢手中一顿,抬头望去,瞧见李世民走了进来。
李世民见她要起身,对她做了一个手势,让她不要起来。
秦王妃望着他走到自己身边,轻声问道:“二哥,妾身听说,皇太孙来了?”
李世民看着沉沉睡去的女童,嗯了一声道:“他听见一些风声,过来问问,已经没事了。”
说完,他替秦王妃怀中的五岁女童李丽质整理了一下贴在额前的头发,又看了看床榻上睡得香甜的两个男童,问道:
“观音婢,你要不要也睡会?”
秦王妃叹了口气道:“妾身倒是想像他们三个一样,说睡就睡,奈何睡不着。”
李世民过去摸了摸两个男童的额头,转头对着秦王妃柔声说道:
“明天,我就入宫了,秦王府这边,交给你。”
秦王妃抿着嘴唇,知晓他言语的分量,眼神坚定道:“若是二哥出事,妾身绝不独活。”
李世民笑道:“放心,出不了事。”
说完,他直起身子,说道:“今晚上,你跟承乾他们一起睡。”
“我去堂屋,稍微眯一会就行。”
秦王妃明白他的用意,应声道:“妾身听二哥的。”
当天晚上,秦王府内,一家人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
李承乾和弟弟李泰,妹妹李丽质看到今日格外沉默的母亲,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吃的很是安静。
李世民却和往日一般,很是贴心的为他们夹菜。
吃完饭菜,秦王妃长孙无垢便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府堂。
李世民则坐在堂屋上座,闭着眼睛,在脑海中将明天的事推衍了一遍又一遍,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
而此时,东宫之中。
李承宗也坐在自己的起居偏殿,闭着眼睛,思考着史书中的记载,推衍着李世民的每一步行动。
封德彝那边,他已经安排下去,明天海池见。
李建成和李元吉今晚上则被他安排在显德殿里打地铺。
门口有冯立带人看着,他们哪都去不了。
下午那会,太子妃似乎听到了风声,特地去了一趟显德殿。
当冯立带来消息时,李承宗给出批示。
今晚上,太子妃也得在显德殿打地铺。

此刻,王晊和徐玥,被李承宗安排站在不远处的门口,随时听候他的差遣。
一切显得风平浪静。
但东宫的每个人都感觉到,明天将有大事发生。
李承宗坐在起居殿里,一直坐到第二天寅时末,也就是早上五点左右。
六月的天,亮的格外早。
早上五点左右,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咚咚——”
就在此时,外面响起敲门声。
李承宗睁开眼睛,打了个哈欠,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一边用手指擦了擦眼角,一边对着门口说道:“进来。”
门外的徐玥和王晊将门推开,冯立身穿明光铠,手扶腰间佩刀肃然进来,走到李承宗身边,抱拳道:“皇太孙殿下,封公传来消息,陛下降旨让他入宫,去海池参见。”
玄武门的副本,要开始了吗......李承宗深吸了口气,心中多少有些紧张,今天不仅要见证历史,他还将改变历史。
扶着把手,李承宗站起身,伸展了一下双臂,说道:“你把人带上,随我去玄武门。”
冯立抱拳道:“喏!”
李承宗又看向门口的徐玥和王晊,见二人眼睛发红,满是血丝,显然一晚上没睡,问道:“你们是跟我一起去见证历史,还是留下来睡一觉?”
二人听到“见证历史”四个字,便宛若打了鸡血一般,挺直胸膛。
徐玥脆声道:“殿下去哪,奴婢去哪!”
王晊此时已经意识到朝中的局势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坚定不移的选择抱住李承宗的大腿,说道:“臣愿陪着殿下一起见证历史!”
李承宗咧嘴露出一口的白牙,小手一挥说道:“出发!”
——————秦王府。
府堂之内,寂静无声。
不知过去多久,门口处传来敲门声响,惊醒坐在上座上的李世民。
李世民缓缓睁开带着血丝的双眼,望向紧闭的屋门,开口道:“进!”
随着嘎吱一声轻响,长孙无忌内穿薄甲,外穿紫袍推门而入,神色凝重走到李世民身边,低声说道:“大王,宫里来了消息,陛下已召魏国公裴寂、江国公陈叔达、宋国公萧瑀、密国公封德彝入宫往海池参见,咱们该动身了。”
李世民眸光瞬间变得锐利,整个人宛若出鞘的利剑,问道:“人到齐了没有?”
长孙无忌点头道:“都在外面。”
李世民站起身,走出屋门。
屋外,站着十余名秦王府的僚属。
李世民扫视了他们一眼,站在他面前的,是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张公瑾等人。
众人神色凝重纷纷对他抱拳。
长孙无忌站在李世民身边,低声说道:“值守宫门的人,都已经是咱们的人,咱们现在可以直接入宫。”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没有丝毫犹豫的大手一挥,吐字道:“出发!”
众人跟在李世民身后,快步走出秦王府。
此时秦王府门口,停放着一匹匹骏马。
每一匹骏马的侧面,都佩有一柄唐横刀,一张长弓,和一个装着十余根箭矢的箭壶。
等到李世民翻身上马,众人也翻身坐到马背上,握着缰绳,前往皇城。
大唐长安的权力中心,分为两个部分,一曰太极宫,一曰皇城。
皇城,是三省六部十二司的衙署之所在,文武百官也在这里办公。
皇城也是入宫的必经之路。
秦王府位于永兴坊,众人出了永兴坊,便能看到皇城东侧的大门。
因为还不到宫门开启的时间,皇城东侧的大门,此时并未打开,处于紧闭状态。
众人来到皇城东侧宫门处之后,看着紧闭的宫门,长孙无忌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宫门口,有节奏的敲击了几下宫门。
下一秒,随着嘎吱一声,宫门被两名值守的皇宫卫士从里面打开。
众人目望进去,只见宫门之内,八百名宫禁侍卫打扮的秦王府卫士,手持长枪,神色肃穆,站成四排,对着李世民抱拳。
李世民面色平静,骑着马匹,走在最前面,带着众人走入皇城。
所有人都没有吭声,仿佛一台精密的仪器,有序的工作着。
众人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玄武门。
玄武门城门处,站着一人,正是常何。
常何看着李世民和十余员秦王府僚属,骑着马匹领着八百名秦王府卫士而来,快步上前,抱拳道:“大王!”
李世民没有下马,俯下身子问道:“裴寂、陈叔达、萧瑀、封德彝,他们进去了没有?”
常何应声道:“已经进去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叮嘱道:“太子和齐王一入玄武门,你便和张公瑾一起,封锁这里,本王将人马都留在这里,你和张公瑾务必要将东宫和齐王府的人拦在外面。”
常何肃然抱拳道:“喏!”
李世民回头对着张公瑾使了一个眼色,让他去做准备,随即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没入玄武门之中,按照原计划在里面设伏。
张公瑾翻身下马,对着常何抱了一下拳,说道:“有劳了!”
常何望着身高足有一米九五的张公瑾,面色平静说道:“你我都是为了秦王!”
说完,他招了招手,叫来一名玄武门禁卫,让他接管张公瑾的马匹,旋即摊开手掌,对着张公瑾说道:“张将军,咱们去城墙上等吧。”
“秦王安排的八百名勇士,也全都上楼隐蔽。”
张公瑾闻言点了点头,回头大手一挥,领着八百名秦王府卫士一起来到楼梯处。
刚一走到楼梯跟前,张公瑾便看到上百名身穿明光铠的魁梧卫士,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站在石阶上,注目而来。
每一个魁梧卫士,腰间都配有一把横刀,手掌放在佩刀上,昂首挺胸,气势十足。
张公瑾知晓他们就是被常何收买的禁军,没有多想,一边和常何走上城墙,一边在心中推衍着太子和齐王等会进入玄武门之后的情景。
来到城墙之上,张公瑾发现不对劲,城墙上的前后左右,竟然站满了身穿明光铠的禁军,仔细一数人数,足有五千人之多!
最让张公瑾感到心惊的,是他看到三十米外,放着一张坐榻,和一张案几。
一名身高一米六,身穿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的帅气少年郎,此刻正盘腿坐在坐榻上,吃着案几上的糕点。
瞧见张公瑾带着惊疑神色望向这边,少年帅气的脸庞上露出一抹笑容,放下手中的糕点,说道:“哈喽啊,张公瑾。”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