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复兴复兴的女频言情小说《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由网络作家“葡萄熟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不多时,李复兴便接到消息赶了过来。“复兴,这位是赵家庄的村长,之前见过。”李复兴点点头:“记得,您好赵村长。”“同志,你好。村里饿死了人,所以想着来找你了解一下换粮的事儿。”赵村长叹了口气。“一百斤肉,换三千斤红薯,可以吗?”老支书庆幸自己刚才没说,也感激复兴给村里争取的好处。“行,没问题,太感谢你了同志。”赵村长立马就答应下来。他深知现在的粮食非常难弄,黑市的好价粮都几乎要买不到了。得到确切答复后,赵村长就带人赶紧走了,村里人指望粮食活命,他得赶紧组织人进山打猎了。回去的路上,他嘱咐身边几人,不能跟其他村的人说跟轧钢厂换粮的事,打猎是为了卖钱,粮食是买来的。李复兴本来打算吃完饭就回一趟城里,让三大爷帮着再做四套压水井的零件,顺便再...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精彩片段
不多时,李复兴便接到消息赶了过来。
“复兴,这位是赵家庄的村长,之前见过。”
李复兴点点头:“记得,您好赵村长。”
“同志,你好。村里饿死了人,所以想着来找你了解一下换粮的事儿。”赵村长叹了口气。
“一百斤肉,换三千斤红薯,可以吗?”
老支书庆幸自己刚才没说,也感激复兴给村里争取的好处。
“行,没问题,太感谢你了同志。”
赵村长立马就答应下来。
他深知现在的粮食非常难弄,黑市的好价粮都几乎要买不到了。
得到确切答复后,赵村长就带人赶紧走了,村里人指望粮食活命,他得赶紧组织人进山打猎了。
回去的路上,他嘱咐身边几人,不能跟其他村的人说跟轧钢厂换粮的事,打猎是为了卖钱,粮食是买来的。
李复兴本来打算吃完饭就回一趟城里,让三大爷帮着再做四套压水井的零件,顺便再带点吃的回来,家里那些东西,做不出什么好菜。
不过因为赵家庄村长想用猎物换粮食。
那索性就明天回去吧,也省得自己再多跑一趟。
另外就是马上要天黑了,奶奶怕路上不安全,万一碰上歹人,那就麻烦了,在这个饿死人的年代,是有人铤而走险的。
李老太太多少对老支书有点怨言,村里有事怎么老是找她乖孙子?你们都是吃干饭的不成?能干就干,干不了就别干。
有了压水井,用水的确非常方便了。
水缸里已经盛满了水,奶奶很开心,脸上一直挂着笑意。
不缺水了,李复兴便洗了个澡,前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短时间内改不过来。
就是村里洗澡的环境不怎么好。
他想着不如把爷爷奶奶这也一块弄一下,一来让爷爷奶奶住的舒服一点,二来自己以后也要常回来。
于是洗完澡后,他便跟爷爷商量起来。
“爷爷,咱们房子东边再起两间新房咋样,一块把老房子里面也弄一下。”李复兴说道。
李老爷子愣了下,想道:你回来也是够住的呀?
旁边还空着一间屋呢!
“用得着吗?”他问道。
盖两间新房,再弄一下老房,可要花不少钱呢。
他觉得他们都一把年纪,也住习惯了老房子,没必要弄了,省下钱来给乖孙子以后用多好。
李复兴知道爷爷的心思。
看来还是得用杀手锏才行。
“爷爷,以后我可要常回来住的,弄好一点呗!”
“再说等我结婚了,你们孙媳妇也得常回来,有了孩子,你们重孙子不也得住?这也住不下呀?”
李老爷子还没答话,李老太太先急了。
“对,是得把房子盖大点,以后不够住的。”她已经想着乖孙子给她生一堆小重孙了。
“那我明天就找人。”李老爷子一想到未来的孙媳妇和重孙子,也有些迫不及待。
看来这杀手锏作用还真大,李复兴屡试不爽。
天渐渐黑了,李复兴百无聊赖,只能刷拼夕夕。
奶奶把家里唯一的煤油灯点了,放在李复兴房间里。李家庄虽然通了电,但是时有时没有,而且村民们舍不得,家家户户用的依旧是煤油灯和蜡烛。
都是农村最常用的照明工具。
这个年代的夜生活很枯燥,夫妻俩还能有点娱乐,其他人都是早早就睡了,也省下点煤油和蜡烛。
正因如此,每次放映电影都会在村里引起轰动。
第二天,李老太太做了稀饭,煮了鸡蛋。
这次他们没再蒸窝头,怕李复兴看见生气。不过鸡蛋还是只煮了李复兴的。
奶奶恨不得连洗脸水都给乖孙子打好。
吃完饭后,李复兴便看见爷爷把村里会盖房子的人找来了。
他拿出烟来,凑上去给几人都分了一根。
“嚯,大前门,还没抽过呢!复兴,你想怎么盖?”李志春把烟别在耳朵上,没舍得抽。
他四十多岁,却跟李复兴同辈。
刚才李复兴爷爷,也就是他叔公跟他说了,盖房子是李复兴的主意,所以他直接就问了李复兴的想法。
李复兴当即说了自己的要求,尤其浴室。
李志春一一记下,没觉得奇怪,自己这堂弟打小就住城里,对环境有讲究也是正常。
“这样的话,可能钱就花的多点了。”
“没事,志春哥你按我说的盖就行,缺啥就跟我说,我来想办法,多叫几个人来帮忙,尽快弄好,饭就在这里吃。”
“妥了!”
现在村里都知道你家吃的好,很羡慕,但不嫉妒。
“对了,你家有大梁吗?”
李复兴见爷爷摇头,便问:“谁家有闲着的没?”
“大开家有,他家木头都挺不错。”
“好,我一会过去谈谈。”
李志春接着说:“复兴,要是有门路,弄点水泥和石灰来。”
“石灰石也可以,高温一烧,就是生石灰,加水一拌,就是能抹墙的熟石灰了。”
“行,我准备。”李复兴答应下来。
这些材料,张师傅肯定都能弄到。
“那就这样,我带人去找石头,村里有闲着的泥砖,你跟老支书说一声先用着,以后还回去就行。”
“瓦不着急,上梁以后,我去给你挑好的。”
离李家庄不远就有个瓦窑,里面的工匠就是瓦窑工,虽然辛苦,但也让很多农民羡慕。
“麻烦志春哥了。”
李志春摆摆手,他还要感谢李复兴赏饭吃,吃的不用多说,肯定比村食堂要好,工钱也比去村里挣公分强。
送走李志春,李复兴也出了门,往大开家去。
虽然他不认识大开家,但旺财他们来了,可以带路。
盖房子是他提出来的,就不能太劳烦爷爷奶奶。
大有家在李家庄的西北角上,靠近山林,位置比较偏僻。
旺财三兄妹不敢再走,因为大有家有条大狼狗。
听到狗叫声,李复兴也很疑惑,这年月人都吃不饱,养狗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那条狼狗骨瘦如柴,但仍旧目露凶光。
屋里很快走出一个人,头发杂乱,满脸胡茬,正是李大开,同样比李复兴低一辈,得喊他声叔。
“二十一叔呀,啥事?”
李大有把门口的狼狗赶走。
屋里面接着又传来斥责声:“快点请你二十一叔进来,一点礼貌都不懂。”
李大开连忙对李复兴说道:“二十一叔,快请进。”
李复兴便带着旺财三兄妹走了进去,看见屋里情况,顿时有些吃惊。
“没事三叔,等我回城里再洗澡。”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
村里都一样,他总不能搞特殊吧?
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要是安在屋旁,用水可就方便了。
现在虽然干旱,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往下钻个十几米,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
不跟后世那样,地下水开采过度,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
手摇水泵结构简单,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
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因此很是清楚,技术含量不怎么高。
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但他在轧钢厂,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
想到这里,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
“复兴,你先回去,我看看情况。”李德军不想放弃。
李复兴想着手摇水泵的事,点了点头就回到了爷爷家,随后便动手开始画零件。除了水泵需要的零件之外,还得有一支钻杆。
李老爷子李老太太见他写写画画,也不打扰他,还把旺财等三个小孩打发走了。
到了黄昏,李复兴才把图纸画完。
这时李德军也挑着水回来。
“不是每家每户定量用水吗?”李复兴疑惑问道。
李德军嘿嘿一笑:“老支书知道是给你家挑的,就没拦着。”
不但老支书没拦着,其他村民也都没意见。谁叫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呢?他们家小孩都吃了李复兴的东西,多用点水算什么?
李复兴摇头道:“偶尔一次还行,以后就算了,容易让人记恨。”
李老爷子也点头赞同自己孙子的话:“复兴说的对,以后咱们按村里的规定来。”
特别是在这种困难时候,更不能搞特殊,否则很难一心共渡难关。
见李复兴和李老爷子都这么说,李德军也点了点头,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村民们虽然明面上没意见,但谁知道人家心里咋想的?
“老支书准备明天安排人进山。”李德军话锋一转。
这事李复兴最清楚,因此并不意外。
上山打猎和河边钓鱼碰上老干部,这是很多穿越者都喜欢的经历,可李复兴却觉得没必要,无论打猎还是钓鱼,都是获取物资的手段而已。
他背靠拼夕夕这棵大树,只要有钱,资源就源源不断,不必那么折腾。
至于黑市的情节,他可能也会偷偷去倒卖一些,要不怎么挣钱?就靠给轧钢厂提供点肉类?
但自己的安全才是首位的。
至于偶遇退休老干部,哪有那么简单?太离谱了。
“对了,是该上山找点吃的。”李老爷子觉得理所应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地里的庄稼不够吃,还不知道上山找点,那肯定是脑子坏了。与其等着饿死,还不如冒险上山一搏。
晚饭的肉,李复兴只吃了一点,主要味道的确不怎么好。
没什么调料,只放点盐煮煮,好吃才怪了。
老两口子还以为乖孙子是想省下来让他们多吃点,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感动,李老太太更是可劲给李复兴夹肉,让李复兴有些哭笑不得。
旺财、旺业和旺花都只吃了两块就不敢再吃,应该是被他们老娘叮嘱过了。
但他们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全村现在就只有他们吃到肉了。
第二天李复兴起来后,发现奶奶蒸了馒头,还煮了鸡蛋。两位老人都吃过了,吃的粗粮窝头,为了不让李复兴发现,特地早起来吃的。
虽然乖孙子带回来不少东西,但他们还是想留着给乖孙子吃,他们能填饱肚子就行。
李复兴看到桌子上的窝头渣,当即装作不开心道:“奶奶,你们以后再吃窝头,我可就不回来了。”
见乖孙子发现,李老太太连忙道:“好,以后不吃了,奶奶让你婶子把粗粮都带回去。”
真让乖孙子不高兴,以后不回来了,他们俩老人得哭死。
“大哥,大哥!”
旺财等人跑进屋来,见李复兴正在吃早饭,便懂事的退到屋外。
“干嘛去,回来。”李复兴喊道。
他剥去鸡蛋皮,把蛋清吃了,蛋黄留下。
旺财三人这才小步走了进来,稍稍看李老太太的脸色。
李老太太还是之前的话语,让他们记着大哥的好,以后听大哥的话,不能做白眼狼之类的。
“吃吧。”李复兴把蛋黄分给小家伙们,一人一个。
事实上他也并不喜欢吃蛋黄,怪噎得慌的。
“奶奶,一会我回城里办点事,你跟老支书说一声,打到野猪就让人送到城里找我,最好带上牛车,过几天我再回来看你们。”
一听乖孙子要走,李老太太有点舍不得,但又一听过几天还回来。
那就好了。
她笑道:“行,奶奶让你爷爷去说。”
李复兴也不拖沓,喝了几口水便骑车返回四九城。
路上,他还不忘查看脑海中的拼夕夕,今天的折扣价仍旧是一分钱,物品变成了十斤猪肉脯。
李复兴毫不犹豫便买了下来。
十斤猪肉脯,赚翻了。
放到黑市去卖,一斤三四块都肯定会被一抢而空,毕竟是不用票的。
回到四合院后,采购筐里已经放了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准备拿回轧钢厂交差,已经三四天没回厂里了。
采购员虽然工作时间自由,但也得隔三差五回去点个卯。
当然,最重要的是完成每个月的采购指标。
有了这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如果村里再送来一头野猪,那他这个月的指标就超额完成了。
刚回到家里,郑老太太就拿着一副窗花和三块钱敲开了门。
“郑奶奶,有窗花就够了,钱你收回去。”李复兴接过窗花,把钱塞回郑老太太手里。
郑老太太又把钱强行塞回他手里:“这不行,窗花是奶奶送给你的,实话跟你说吧复兴,郑奶奶以后还想从你这里买点糙米,行不?”
原来是还有所求。
“当然没问题,郑奶奶稍等。”
说着李复兴便取出一些鸡蛋,当做回礼了。
毕竟那三块钱可是不算少,他总不能白占人便宜。
“这是我采购来的鸡蛋,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您要不收下,这窗花我也不要了。”
郑老太太接过鸡蛋,眼眶有些泛红。
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那汉子也没脸再继续待下去,灰溜溜跑了。
其他人都安抚起李复兴,说几句那汉子的不是,态度显然偏向了李复兴。
一直钻到地下十二米,地下水才开始往上冒,但水压不足,没冒出钻口。李复兴指挥着大家开始干活,把塑料管顺着打好的孔放下去,安上井头。
井头是用一节大概八公分长的铁管子做的,里面有活塞杆,跟加力把连接,活塞是橡胶的。
“这就齐活了?”
李复兴没答话,直接握住加力把,开始压。
压了六七下,浑浊的井水就从井头的铁管子中流了出来。
在场的人,包括老支书在内,都瞪大了眼睛,很是兴奋。
“快拿桶,不能浪费了!”老支书大声道。
李复兴把位置让给李德军,说道:“三叔,你来接着压,一直到水变清为止。”
“好,我来。”
李德军撸起袖子,搓了搓手,接着握住加力把,按李复兴刚才的频率开始上下压了起来。
这可比去挑水方便多了。
其他人也觉得很有意思,都想试试,便轮流开始压水,压出来的水都用桶接着,立马就有人挑着去浇地。
十多分钟之后,出来的水终于渐渐变清。
“好了。”李复兴连忙道。
此时,大半个李家庄的人都围在外面看热闹。
他们都是第一次见这样的水井,看向李复兴爷爷奶奶的眼神中都是羡慕。
肯定是第一次见啊!这种压水井是在八九十年代才推广开来的,那时几乎农村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这样的压水井。
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得知这压水井是李复兴为了爷爷奶奶用水方便打的,都夸赞李复兴有孝心。
看看别人家的孙子!
再看自己家的,一个个没个正型,天天吊儿郎当,就气不打一处来。
老支书凑到李复兴身边,低声问:“复兴,这些零件花了多少钱?”
见李复兴真打出水来,他心里便开始盘算,在村里打几个,方便浇地。要不单靠那口泉水,效率太低了。
李复兴大概明白老支书的想法,也支持他组织村民在村里多打几口这种压水井。
这样一来,他们家的压水井就没那么显眼,不会总被人盯着,要不难免会有人眼红。要是村里多几口这样的水井,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此外,李复兴也觉得,这种压水井能提早服务人民是最好不过了。
起码能在三年困难时期,发挥一点作用。
可以预见,这种压水井打的多了,地下水位势必会继续下降,对以后不好。但现在谁还管得了那么多?活过这三年才是最要紧的。
“一共花了三十。”李复兴如实说。
压水井一共就那么几个零件,用的钢铁也不多。要是大规模生产,成本应该用不了三十。
“这么贵?”
三十块对城里的工人而言,可能不算太多,但对在农村挣工分的农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要知道,现在在农村娶个老婆也才几块钱而已。
“咱们村之前那口井,花了多少?”李复兴问道。
老支书这下没话说了。
他斟酌片刻,咬牙问道:“肯定能打出水么?”
李复兴道:“这是地下水,按说一个地方的地下水位是差不多的,从刚刚钻的这口井来看,咱们村的地下水位应该在九米左右。”
“也就是说,咱们村原来那口井,再往下钻个两三米,就能出水了。”
“不过随着咱们用水,地下水位也会下降,能用多久不太好说,除非下大雨,把咱们用的那些地下水给补回来。”
他通俗的讲解一番,老支书就听懂了。
“原来那口井往下钻就能出水?”老支书脸色一喜。
要是这样的话,他组织村民在原来那口井的基础上再挖个两三米,就能解决用水问题,那还花钱干啥?
“很大概率可以,但能出多少水,我不敢保证。”
老支书点了点头。
不管那么多,先让大家挖,要是行的话,那是最好,要是不行,再想别的办法。
他说干就干,立马带人去挖,庄稼现在都等着用水呢!
“都别呆着了,跟我走!”
围观的村民们陆续散开。
李复兴的爷爷奶奶都开心不已,有了这口压水井,他们家就不愁用水了。李老爷子还特意喝了口井水,跟之前村里那口井的水差不多。
还是他们乖孙子有本事。
这么方便的井都被他弄出来了。
“大有,这是干啥?”李老爷子眉头一皱。
李复兴转头看去,见一个汉子跪在了爷爷面前。
“太叔公,我听说你们家有牛奶,能不能卖给我一点?我家孩子快不行了。”汉子一边说一边磕头,糊了满头的泥沙。
他家小孩是前几天出生的,但媳妇都饿的皮包骨了,哪有奶水?开始他家大嫂还能给小孩喂几口奶。
但现在大嫂也快没有奶水了。
李大有已经做好孩子要早夭的心里准备了。
刚刚他无意间听到牛奶的消息,碍于太多人在场,便只能耐心等着。要不都来太叔公家借牛奶,有多少能借?
三婶有些不自在,是她家的旺花不小心说漏了嘴。
小孩嘛!
吃了好东西,难免要跟小伙伴们炫耀一下的。
李老爷子叹了口气,看向自己老伴。
李老太太则是看向自己的孙子。
“奶奶,卖给他一瓶吧,就三块吧。”李复兴说道。
不能白送,那样的话就个个都来借了。
李大有一听,立马答应下来:“好,我马上就回家取钱,谢谢太叔公太叔婆,谢谢二十一叔!”
家里也就十几块钱的存款,为了一瓶牛奶,几乎四分之一都要拿出去,但李大有没有丝毫犹豫。
“先带回去吧,钱一会送来就行。”李老爷子很是通情达理。
李老太太便回屋拿了一瓶牛奶给李大有。
李大有赶紧揣进怀里,小心翼翼的跑回家。
他前脚刚走,三婶后脚就拉住旺花教训起来。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都没拦着,是得让孩子长长记性,要不以后有好吃的,还要忍不住往外说。
“三婶,差不多就行了,别把孩子打坏了。”
李复兴接着朝旺花招招手,给了她一块糖。
叮嘱道:“以后自己偷偷吃,不能跟别人说了。”
旺花一边抹眼泪,一边保证:“嗯,大哥,以后我谁都不说。”
李老太太笑着说:“没有,出来消消食,今天跟你爷爷吃白面馒头吃的太饱了。”
李复兴也不拆穿她。
接着,李老太太朝屋里大喊:“老头子,还躺着干啥?赶紧出来帮复兴抬东西,就知道睡。”
“奶奶,东西不重,我自己就行。”
说罢李复兴便把采购筐直接抱起来往屋里走。
李老太太看见采购筐里的那匹布,吃了一惊。
咋这么多?
李老爷子连鞋都没穿好,就满脸笑容的跑了出来。
只要乖孙子回来,他就高兴。
“复兴,城里忙完了?来,爷爷帮你抬,咋这么大一匹布?”李老爷子看见那匹布,同样惊讶不已。
布有多难得,他们农村是最清楚的。
有些小孩甚至从出生以来一直光屁股,破衣服都没有。
一些偏远的地方,家里拢共就那么几套衣服,出去干活的人才能穿,待在家里的就只能光着身体,躲在床上。
“暂时没事了,这次应该能住个三五天,这是人家棉纺厂内部的东西,我买下来了,不用布票,不吃亏。”
老头老太太听到乖孙子要住三五天,顿时乐的合不拢嘴。
“不吃亏,咱们不吃亏。”两人连声附和。
这种好布,只要能买下,多花点钱也肯定是不吃亏的。
没关系还买不着呢!
李复兴把布拿出来,交给奶奶。
“让三婶给你们做两身热天衣服,再给旺财他们也做一身,看看能剩多少,到时候再说,等天凉了我再问问朋友。”李复兴说。
李老爷子说道:“该给你先做两身。”
李老太太点头:“你爷爷说的对,得你先做。”
李复兴摇摇头:“爷爷,奶奶,我有更好的,找裁缝做的中山装。”
领导们都喜欢中山装,因此中山装也被叫做领导装,很受年轻男子喜爱,也是目前流行的款式,不过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的。
李复兴当时是故意这么说,要不二老肯定让三婶先给他做衣服。
不过李复兴也不忽悠他俩,他是真准备做两身中山装来穿的。
“好,中山装好!”
这次老头老太太不再坚持了。
李老太太赶紧把布收了起来,晚点就叫杨梅过来。
“爷爷,这两瓶酒是给你带的,不能喝太多,对身体不好。”
李老爷子一看是两瓶茅台,顿时两眼放光。还是他乖孙子孝顺,不跟某个混蛋东西一样,有好东西都不知道孝敬一下他们俩老人。
“好,爷爷就喝几口,过过瘾。”李老爷子赶紧保证。
接着李复兴又从筐里拿出红糖和牛奶,交给刚放好布的奶奶。
“奶奶,这是牛奶,您跟我爷爷平时喝点,给三叔家分两瓶,让旺财他们也补补,看都瘦成啥样了?”
布、酒,还有牛奶和红糖,都是农村很难见到的好东西。
这不是把城里的所有家当都带回来了吧?
“复兴,爷爷奶奶不愿意喝这个,你带回去。”
李复兴又推回去:“城里还有呢,我朋友有门路,您二老放心喝就是。”
“我还让人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弄好之后,就把你们孙媳妇娶回来,到时候生几个重孙子让你们带。”
李复兴开始给爷爷奶奶画大饼。
别说,老人就喜欢听这个。
果然,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一听乖孙子这话,脑袋里接着就开始想象起来,其他事都抛到脑后去了。
“好,多生几个,奶奶给你带。”李老太太笑的眼都眯成了一条缝。
接着把红糖和牛奶先收了起来。
牛奶没见过几次,她看不出来好坏,可这红糖是她见过最好的,质地细腻,一点杂质都没有。
这个年月,国内还是很缺糖的。
到明年可能情况会好转一些,因为明年古巴领导人就要来访问了。
古巴产糖量极高,有世界糖罐的美誉。
为了支援同一阵营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对糖的需求,我国会与古巴签订合约,每年进口几十万吨古巴糖。
从此,古巴糖便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大哥,大哥......”
门外传来旺财兄妹的声音,越来越近。
“把手洗干净。”李复兴对三个孩子说道。
尤其是旺业那家伙,手指缝里都是泥巴,看的李复兴眉头紧皱。
旺花还好点,就是喜欢啃手指头。
要是他们爸妈这么说,他们肯定敷衍了事,但大哥让洗手,他们可不敢应付,都乖乖排队等着。
李复兴舀了一瓢水,到果树底下,给兄妹三个洗手。
洗手的水,就顺便浇给果树了。
“大哥,你看,我洗干净了。”旺花举起小手,让李复兴看。
李复兴摸摸她的小脑袋:“好,进去吧,一会你们大奶给你们牛奶喝。”
里面的奶奶听见孙子的话,只得打开一瓶牛奶,每人在碗里分了一点。
顿时奶香四溢。
“喝吧,得念着你们大哥的好。”
又是老话,李复兴苦笑着摇头。
三个小孩子哪里喝过这么好喝的东西,很快就喝干净了。李老爷子喜欢酒,对牛奶没兴趣。
“把你们娘喊来。”李老太太一边收拾碗,一边安排。
......
村食堂中,老支书等人看着面前的土豆,喜笑颜开。有了这些土豆,在粮食收割之前,他们再也不用担心缺粮了。
“你们打的鹿,就每人带十斤土豆回去吧。”老支书还是通情达理的。
这要是有人有意见,可就别怪他翻脸了。
李大力几人也不客气,立马就挑了十斤出来。
这是他们应得的。
“那些是啥?”老支书指了指一堆零件。
“不清楚,是二十一叔的东西,等等得给他送过去。”
老支书得知李复兴回来了,就准备一起过去,当面道个谢。
多亏了李复兴,给村里换了那么多红薯、土豆,要不他们李家庄早晚也会有人饿死。
李大力带着十斤土豆回家,可谓意气风发。
他是有资格意气风发的,毕竟给家里带回了十斤土豆。
“你烧包个啥?下回再偷偷上山,老子砸断你的腿!”李大力的老爹怒斥道。
再者说,一头鹿换回来了十斤土豆,你还烧包啥啊?像个二愣子似的,打到东西,直接带去城里,那就不用上交集体了。
李大力不敢跟自己老爹呲牙,就拿出省下来的肉包子,分成三份给了弟弟妹妹。
“哥,肉包子太好吃了。”
弟弟妹妹们吃完,还意犹未尽的使劲舔了舔手指。
“爷爷抓一把尝尝味就行,剩下的你带回去自己吃。”
最后,李老爷子强忍着来自花生米的诱惑道。
李复兴摇头说:“爷爷,这些都是给你的!你孙子我如今可是轧钢厂的采购员了,想吃个花生还是够的。”
“采购员啊!不错!不错!”李老爷子高兴的说道。
采购员在这个时候十分受欢迎,可以接触到很多物资。现在最紧缺的便是物资,至少,以后孙子不会饿着了。
然后,李复兴又拿出一袋面粉。
“爷爷,你和我奶奶如今都年纪大了,往后要多吃细粮。”
李老爷子看到那袋面粉后,直接惊呼。
“富强粉!”
在这个年代,家家户户连粗粮都不够吃的,所以面粉一年也吃不了几次。
而富强粉的质地、杂质等方面,属于最好的面粉。
李老爷子看着,不由得叹了口气。
如果把富强粉换成粗粮,得买多少粗粮啊?现在农村里,别说细粮了,就是粗粮都不够吃的。
不过,李老爷子心里也很感动,觉得孙子比儿子还孝顺。
“这些富强粉,都能娶个媳妇了。”
的确,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几斤粮食就有可能娶上一个媳妇。
把家里的姑娘嫁出去,不仅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连吃饭的人都少了一张嘴,因此,许多家庭连彩礼都不要。
“娶媳妇的事儿,爷爷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我爸已经安排好了。我在城里顿顿吃白面,这些面粉,你们也放开了吃吧!”
说着,李复兴把鸡蛋拿了出来。
“这是鸡蛋,坏了,有三个烂了。”
李老爷子转过头一看,真的看见了三个碎鸡蛋,里面的蛋液全没了,顿时心疼不已,这可都是吃的啊!
“你带这么多好东西回来做什么?”李老爷子假装责备道。
李复兴故意说道:“爷爷,以后我会经常回来,家里自然要多备点吃的,那些棒子面剌嗓子,我可不喜欢吃。”
李老爷子闻言,满脸欢喜:“真的吗?好!等会儿让你奶奶给你包饺子吃。”
一听大孙子往后经常回来,他瞬间不在意别的了。在他心里,孙子金贵,就得吃细粮。
李复兴点点头:“行,等会儿我帮着剁馅。”
然后,他又拿出了一块大肥肉,一块五花肉。
李老爷子的眼睛都瞪大了,这么多肉,大多数都是肥肉、好肉!
“那个......”
李老爷子怀疑,孙子是不是把一整年的肉定量都买回来了。城里物资是充足,可是城里物资都是有定量的,特别是肉这种紧俏货。
李复兴不等李老爷子说什么,直接说道:“爷爷,我做的是采购,弄点肉很正常。您和奶奶就放心吧,以后咱家不缺吃的。”
李老爷子仔细一想,也对,自家大孙子可是采购员。
他差点儿把这事忘了。
“这肉真不错,爷爷先去炼油。”李老爷子对那块大肥肉赞不绝口。
李复兴此时才意识到,这个时期的人们居然这么渴望油水。
李老爷子把东西整理好,拿起大肥肉开始切起来,切了一盆,随后就点火烧锅。因为天气炎热,肉不能久放,需要尽快处理。
肥肉炼油后,剩下的油渣就能包饺子,根本不用额外的肉馅。
五花肉抹上盐,做成腊肉,可以留着慢慢享用。
“我去挑水。”李复兴发现水缸里的水不多了。
但是被李老爷子拦住了:“复兴,你去休息,等会儿你堂叔就会来给家里挑水。”
李复兴也想起来,现在是堂叔李德军在照顾两位老人。
堂叔家也不富裕,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之前他们家人口多,兄弟四个,所以分家时几乎没分到什么财产。
但那时,李复兴的爷爷帮过他们。
为了报答李复兴的爷爷奶奶,堂叔两口子会时常来帮忙,像挑水、劈柴这种重活,基本上都是他们帮忙做的。
李老爷子可舍不得让自家孙子做这些重活。
这时,有三个小孩跑了进来,是堂叔家的孩子:八岁的旺财,七岁的旺业,以及五岁的旺花。
孩子们赤着脚,衣服也都补满补丁,小手都脏兮兮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边跑边叫嚷着:“大哥,我们也想吃花生。”
显然,是听到消息便跑来的。
“都过来,把手洗干净了。”李复兴拿起水瓢,一边舀水一边说道。
几个孩子很听话,乖乖照做。
“一定要把手都洗干净了。”
李复兴继续舀水,不过见他舀到第四瓢时,李老爷子有些欲言又止。
眼下正值干旱,河水几乎要干涸了。用水一事,导致周围好几个村子闹起矛盾,还因此死了几个人。
“大哥,洗完手的水还能拿去浇地。”旺财提醒道。
平日在家里,如果他们这么浪费水,绝对是会被打的。
李复兴愣了一下,随后拍了下脑袋。
“没事,放心用!”李老爷子赶紧说道。
自家大孙子不就是多用些水吗,等会儿德军多挑几桶水就是了。
李复兴没有给孩子们拿花生,直接从拼夕夕买来了糖果,叮嘱他们:“就在家里吃,别去外面。”
“是糖。”旺财和旺业两兄弟高兴坏了。
旺花更是眼睛亮晶晶的:“我这辈子第一次拿这么多糖果哩。”
李复兴轻笑。
一个五岁的小屁孩,张口说这辈子,实在是好笑。
李老爷子在一旁教育起三个孩子:“糖是大哥给你们的,你们要记得你们大哥的好,明白吗?”
自家孙子拿来的东西,可不能养出忘恩负义的人。
旺财兄弟重重的点着头道:“我永远都会记得的。”
旺花:“我记你八辈子。”
李复兴:“......”
这话听起来怎么有点奇怪?
......
四合院里,郑老头和他儿媳都下班回来了。
郑老太太把李复兴送自家十斤糙米的事说了出来。
“复兴这孩子,真是没话说。”郑老太太感慨道。
李寡妇满心欢喜,有了这十斤糙米,能撑到下个月定量粮食下来了,可算是解决了眼前的难题。
郑老头也松了一口气,但是,他思索片刻后说道:“等复兴回来,我拿给他3块钱。”
他家手头还有些积蓄,只是粮食实在难买。就算去鸽子市,也不容易搞到,价钱实在是太贵了。
早年间的民间集市由于以卖鸽子为主,因此称为鸽子市,后面发展成什么都交易的大型集市,不过这种集市并不合法。
还有人称鸽子市为黑市,不过严格来讲,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鸽子市是老百姓自发凑起来的集市,并非官方组织,白天摆摊售卖的基本上都是些农副产品。上头对此也是得过且过,毕竟得让老百姓先活下去。
至于黑市通常是在晚上悄悄进行,进入得交费,还有人看守。里面贩卖的物品各种各样,许多都见不得光的,和传说中的鬼市有些像。
李复兴骑上自行车出了门,在路上顺便买了一斤肉包子。
这个时候的包子,分量都很足,他一顿根本吃不完,剩下的直接让他放进了商城仓库,里面的时间是停滞的,东西放进去是什么样拿出来就是什么样。
他那个便宜老爹,走的时候把家里的自行车留给他了。
所以,现在他有房有车,还有工作,即便是躺平都行了。
吃饱以后,李复兴就开始想,给爷爷奶奶带点儿什么东西回去。
本来他是想接爷爷奶奶两人进城的,但是想到过几年的动荡,觉得还是农村更安全一些。还有,李复兴也将农村当成自己的后路。
实际上,他接老人进城,主要是因为老人在乡下吃的太差,还吃不饱的缘故。
不过,以后他多往乡下跑着点,多拿些物资,也能让老人吃的好一些。
而且,老人在农村住习惯了,进城反而会处处不习惯。
今天在拼夕夕砍到了面粉和鸡蛋,各自十斤!
不过,李复兴还想弄点肉。
拼夕夕里的什么牛肉、羊肉和猪肉,才几毛钱一斤,非常便宜。
尤其是大肥肉,才1毛钱一斤,虽然李复兴不喜欢,可是这个年代的人,喜欢肥肉多过瘦肉。
于是,他花了六毛钱,买了六斤肥肉,打算给爷爷奶奶拿去炼油,然后又买了六斤五花肉。
按照记忆,李复兴蹬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总算抵达了李家庄。
沿途,他目睹了无数生活艰辛的人,但他不敢过多停留,生怕自己的同情心泛滥。
如今,整个国家都差不多一样,他自知力不从心,无法拯救所有人。此刻,他只希望过好自己的日子,再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些值得他伸出援手的人。
就在即将进村时,他才将准备好的东西取出,放到自行车前面的筐子里。
“复兴,又回来看望太叔公、太叔婆他们啊?”突然,耳边传来一声问候。
李复兴循声望去,只见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青年正搬着石头走来。
说话的人他认得,大名李大力,小名来福,尽管两人年纪相仿,可按照辈分,对方要喊他一声叔叔。
“来福,怎么叫人的?不然我找你爹问问?”李复兴并非真的生气,只是随口逗弄几句。
李大力心中颇为无奈,无缘无故的低了一辈。
可他还是顺从的喊了一声“叔”。
“这声叔不白叫,过来!”李复兴招了招手,随后拿出了一包大前门香烟。
许多人或许不清楚,大前门最初属于英美烟草公司,不过后来归国有后,归属上海烟草。
在这时算是高档香烟,一包要四毛。
相比之下,那些什么迎春、大建设,才几分,一两毛一包。
不过,最贵的还是“中华”。
见到香烟,来福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乐呵呵的跑了过来。
“叔!”
这声“叔”,明显喊的心甘情愿了。
李复兴见烟盒里也没剩几根了,索性全给了来福,把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李复兴继续朝村里走后,原本观望的那些人围了上来:“来福,给我一根呗!”
来福翻了个白眼:“少做梦了!最多让你们抽一口!”
还想要一整根?做梦呢!
这可是大前门香烟啊!在农村人眼里,这是干部才能抽的烟,普通人根本抽不起。他们村支书平时也只抽迎春和大建设牌香烟。
来福点燃一根,几人轮流吸两口。至于剩下的,他小心收好,留着以后炫耀。
村里的情况比李复兴想象的还要糟糕,他甚至看到几个孩子在啃草根,个个都面黄肌瘦的。
李复兴心里一酸,招手叫他们过来。
同时,在拼夕夕里买了些花生,生鸡蛋分了也不能直接吃,他吃剩的包子也不够分啊!
“知道我是谁吗?”
面前的孩子们衣衫褴褛,像小乞丐一样,明显营养不良。一个小女孩一副怯生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
有个胆大的孩子举起手:“你是二十一爷爷。”
李复兴看过去,那孩子还流着鼻涕,眼看要流到嘴里了,猛的一吸,竟然咽了下去。
李复兴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他在族里排行二十一,叫他二十一爷爷,一定是哪个堂兄家的孙子。
“行了,都排好队,别乱动。”
孩子们很机灵,知道李复兴是给他们分东西,立刻乖乖排好队,脸上写满了期待和喜悦。
远处,几个大人正看着这边。
“是复兴回来了。”
“还是复兴有出息,在城里能吃商品粮。”
“复兴也该成家了,我娘家的侄女,不仅长的水灵,干活也麻利。”
“得了吧!人家复兴肯定要找城里的姑娘,哪轮得到你操心?”
......
李复兴还不知道,村里的妇女们都开始盘算着给他介绍对象了。
等孩子们排好队,李复兴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布袋,里面是装的花生。李复兴伸手抓了一大把。
“都用衣服兜着。”
自己的一大把花生,孩子们两只小手是捧不住的。
“谢谢二十一爷爷!”
孩子们急忙用衣服兜住花生,满脸感激。
“该我了!谢谢二十一爷爷!”
......
分完花生,篮子里还有许多,李复兴打算带回去给爷爷当下酒菜。
拿到花生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父母这是二十一爷爷给的。
村里没分到花生的孩子们对此羡慕不已,后悔没遇到李复兴。
尽管只有一捧花生,可对每日顿顿吃野菜的他们来说,已经是美味了。
李复兴到了爷爷奶奶家的门口,见爷爷正在院子里修理农具,奶奶好像不在家。
“爷爷,你的大孙子回来了。”李复兴喊道。
李老爷子猛地转头,见是自家的大孙子,脸上的皱纹当即舒展开来。
“是复兴呀!赶紧进屋,要不要喝水?饿不饿啊?我叫你奶奶回来家,给你做饭。”李老爷子放下手里的农具,就要出门。
李复兴急忙摆手:“爷爷,我是吃过饭来的!我给你们带好东西回来了。以后你们该吃吃,该喝喝,我保证不会让你们饿肚子的!”
李复兴的一句话,让李老爷子眼眶一热,差点掉下泪来。
“好好好!咱家复兴有出息了。”
李复兴从篮子里拿出之前分剩下的那些花生。
“爷爷,这些花生给你当下酒菜。”
李老爷子平常喜欢喝两口,尽管只能喝地瓜烧。
在那个时期,粮食非常紧俏,人们基本都用地瓜酿酒。因为酿酒工艺简单,所以酿的地瓜酒不怎么好喝,只能解馋,喝着辣辣的。
李老爷子当即高兴的合不拢嘴。
“这么多花生呢!”
炒花生米可是香的很,而且很下酒,想着李老爷子不由的咽了咽口水,都想马上来几口。
“对了郑奶奶,您剪的这窗花真好,听说您鞋子做的很好,麻烦您帮我做几双,我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到时候我用粮食跟您换。”
婶子能做爷爷奶奶的衣服,但鞋子就差了些。原本李复兴准备去商店买,但既然郑奶奶手艺不错,那就让她做。
这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呢?
郑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时一喜,连忙问需要多大码数。
她心里也不禁感叹,复兴这孩子真是有孝心啊!一直记挂着乡下的爷爷奶奶,不说旁的,单是这个孝顺劲,就让人羡慕不已了。
最后郑老太太带着鸡蛋回去的时候,步伐都轻快了不少。
到家后,小孙子就立马过来抱住她,眼巴巴的盯着那些鸡蛋。
“涛涛乖,这些都是你复兴哥给的,以后见了他要有礼貌,明白吗?等晚上奶奶给你做蒸鸡蛋吃。”
小家伙使劲点头:“奶奶,我明白,之前我还帮复兴哥拖地呢!”
四合院是藏不住事儿的,而且李复兴跟郑老太太的交易也没藏着,所以很快院内的大妈们就几乎都知道了。
“咱们院里,也就复兴能有余粮。”
“复兴干采购多好!比我们家那混蛋强多了。”
“我有个外甥女,是棉纺厂女工,等着......”
话还没说完,就被一旁的大妈打断:“别想了,人家老李早就安排好了。”
“啥?复兴有对象了?”
“嗯,老李之前在我家喝酒,提了几句。”
“真可惜了,复兴这条件,谁嫁过去谁享福!”
那可不?有房有车,长相英俊,采购员待遇还好。
她们想着,以后要是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也去跟李复兴买点,白要人家的或者借,她们都张不开嘴。
李复兴收拾了一下屋里,把换下的衣服都拿出去洗了。
老爷们洗衣服,搓一搓,拧一拧,就齐活。
干完这些,他便锁上房门,去轧钢厂交差了。
不锁门这种事,也就禽兽那四合院才干得出来。
丢了东西,算谁的?
就算没贼,那万一有流浪动物跑进来,糟蹋了东西,也是不小的损失了。
李复兴所在的轧钢厂是四九城规模最大的,比傻柱在的红星厂还要大,是民国初期开办的。
人数过万的大厂,粮食的需求的十分庞大的。
正因此,他们采购部门分为五个科,每科下面有六股。
李复兴在第五科第六股,一共十二人,股长是李文斌。
股长李文斌现在很焦急,科长下了命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提高采购量,厂里的粮食已经捉襟见肘了。
食堂一直缩减工人伙食,听说又有好几个工人晕倒,不过好在没造成严重后果。
可他们这些采购员也难,四九城附近的农村和公社是跑了一趟接一趟,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吃的,现在乡下比城里还难。
想提高采购量,只能往远处跑。
“复兴回来了。”
听到股员这话,李文斌马上转过头去,看见李复兴背着采购筐大步走了进来。
“里面有鸡蛋,小心些。”李复兴说道。
几人一听,马上上前帮忙抬采购筐。
“这么多鸡蛋和肉!复兴你去哪里采购的?”
李文斌心中惊喜不已,这些鸡蛋的数量非常可观。
“这回走的远了点,所以前几天就没回厂里来。”李复兴解释道。
李文斌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还表扬道:“复兴干的很好,大伙要向他多学习,只要跑的远点,还是有物资的。”
“嗯?下边是什么?”
“是猪肉?”
李文斌很快就发现了鸡蛋下面压着的三十斤猪肉。
李复兴道:“碰到个同乡,他有个朋友帮他弄了不少猪肉,我就收了点,就是价格有些贵。”
李文斌笑着摆摆手:“价格高点也不碍事。”
他们采购计划之外的东西,价格都会略微高于正常收购价,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收购价不同于市价,因为乡下供销社的收购价更低,所以不少村民都愿意卖给他们这些大厂子的采购员。
而且这可是猪肉啊,现在很难找到。
就算轧钢厂不要,他们科里自己都能吃下。
现在谁不想要肉?
“股长,咱们留点吧?”有人看着几大块肉直咽口水,心里打起主意。
稍微留下一些,也是采购部的潜规则之一了,可不是白拿,而且用收购价买下一点,是内部允许的。
当然,一旦登记,就不能再动了。
“猪肉不行,鸡蛋可以每人留下最多一斤,把钱给复兴就行。”李文斌也不是死脑筋。
大家虽然都觉得可惜,但有鸡蛋也不错了。
最后他们每人拿了十二个鸡蛋,一斤左右,给了李复兴六毛钱。
李文斌则把剩下的鸡蛋和猪肉都过秤登记,猪肉两块一斤,鸡蛋六毛一斤。
现在物资匮乏,供小于求,所以两块钱一斤的猪肉也算合理。
李复兴接着去签字领钱,猪肉六十元,鸡蛋还剩十五斤,九元,一共六十九元。
拿到黑市卖,肯定不止这些钱,也难怪那么多人愿意去黑市卖东西,不过黑市散卖麻烦,风险也大,李复兴斟酌之后,还是决定暂时卖给轧钢厂。
等以后搞清楚黑市的情况再说,不急。
李复兴没有把钱都充值到拼夕夕里,毕竟手里也得留点花。
中午他在厂里食堂吃饭,伙食很一般,根本不习惯。
下午李复兴就在厂里摸鱼熬时间。
同一时刻的李家庄,上山的村民们也回村了,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这次没白跑,收获不小。
两头野猪被村民们抬了出来,加起来也有二百多斤。
“复兴回城去了?行,我安排人给他送去。”老支书笑的合不拢嘴。
他就没打算留下点肉给村里。
还吃啥肉?
都换成红薯不好吗?
这两头野猪加起来两百多斤,差不多可以换一万斤左右的红薯,这足够他们村撑到粮食收获了。
到了傍晚,李家庄的人便把野猪送到了李复兴住的四合院。
“这就是复兴的房子?真漂亮,我要是能在这住就好了。”有个小伙子羡慕道。
“没大没小,复兴也是你叫的?还住城里,快别做梦了。”中年人拍了下小伙子的脑袋。
四合院的二大妈走了出来,问道:“老乡,你们有啥事?”
“同志你好,我们是李复兴老家的人。”
村里大食堂当天就做了红薯粥,多放了些红薯,总算让大家勉强吃了个半饱。
对的,只能让大家吃半饱,要是吃到饱,得放多少红薯?七千斤也不够这么个吃法啊!
可村里不少年轻人动了其他心思。
“大力,咱们再去趟山上?”一伙年轻人聚在一块。
“这不好吧?”李大力心口不一的说。
谁都能看出来,他心动了。
只要打到一头野猪,别说吃的和钱,老婆都能有了。
“你不去!那我们走了。”
“等等!谁说我不去的?”李大力急道。
......
到中午,三大爷回来了一趟,跟李复兴说,已经开始打造他要的零件。
“材料费三十块,帮我一起干的老孙想要一斤肉当人工费,复兴,你看......”
李复兴立马掏出三十块递给三大爷,说道:“三大爷,您跟孙师傅说一声,一斤肉没问题,但零件质量得有保证。”
三大爷收过钱,点点头:“这个你放心,老孙的技术还是够硬的,有事三大爷去找他。”
说罢,便匆匆赶回轧钢厂。
那三十块钱的材料费,应该去要进领导口袋里的,毕竟用厂里的材料,不得打点打点?
公器私用,这是常见的事。
只要打点到位,就没啥事。
这三十块给出去,李复兴手里的钱就不多了。
前边给了张师傅两百,还欠人家一百五。
得想办法赚点钱。
李复兴还发现了件事,拼夕夕是可以升级的,但需要九千九百元的升级费用。
......
街道办的陈主任带着两瓶牛奶回到家,一进门就听见了孙子的哭声。
儿媳妇正抱着孩子,面带愁绪,也有些惭愧。家里也不是没给她补营养,都吃了好几只老母鸡了,可就是没奶水,这咋办?
“小丽,这两瓶牛奶拿去给乐乐喝。”
她儿媳妇一听是牛奶,惊喜道:“妈,买到牛奶了?”
牛奶多难买,她们家深有体会,即使婆婆是街道办的主任,而且也有牛奶票,但就是买不到牛奶。
“一个刚认的小辈给的。”陈主任笑着说。
不多时,一碗被温好的牛奶就端来了,一勺勺喂给正在哭的小家伙。
喝了几口,小家伙就安静了。
这也让家里人都松了口气。
“真是得好好谢谢人家。”陈主任的丈夫说道。
“这简单,改天让他来家里吃个饭。”陈主任说。
往后肯定断不了联系的,就这两瓶牛奶,能喝多久?
到晚上,二大妈过来了。
做饭也得有粮食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不是。
因此,她是来要粮食的。
“我明儿一早给您送过去。”
“行,没问题。”二大妈答应一声就回去了。
现在李复兴的拼夕夕背包里还有不少吃的,精米,白面,鸡蛋,红薯,猪肉脯,都是一分钱买的。
红薯到现在还没动过呢!
但不好让人家拿来做,而白面和精米又有些奢侈了,毕竟都是精细粮食。
他想等等看明天的秒杀区能刷新什么出来。
实在没办法,就只能往白面里掺点东西进去。
也不是他不舍得让工人吃好的,而是那样有点高调。现在四合院里还有几户人家能吃上精细粮食的?
主食之外,还得有菜。
第二天一早,李复兴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拼夕夕。
一分钱秒杀专区已经刷新,今天是十斤小米。
小米?
正好可以拿给二大妈做饭,虽然是粗粮,但在眼下也是很好的粮食了,能填饱肚子,也不会太高调。
起床洗漱的时候,李复兴看见同住在中院的钱婶正在抹眼泪,钱叔在一边有些手足无措。
“二大妈,钱叔他们咋回事?”李复兴低声问正在洗衣服的二大妈。
钱叔两人在记忆中可是模范夫妻,从没见过他们拌嘴吵架,现在这情况,看来事情不小啊!
二大妈低声说:“听说是老钱把家里的粮食给别人了一半。”
难怪钱婶哭的这么伤心。
本来粮食就不够吃,家里的孩子天天吃不饱,粮食少了一半,这哪能不崩溃的?
“孩他妈,大哥家真的是没吃的了。”钱建国硬着头皮解释。
他昨天去了自己大哥家一趟,看见大哥家的光景,心里实在不好受,就回家拿了一半粮食,给自己大哥送去了。
“咱家粮食就够吃的了?”
她不仅仅气这个,更气丈夫没跟自己商量一下。
“都怪我,怪我!今晚我去黑市看看。”钱建国连忙认错,不想再吵下去。
二大妈看了看钱建国,又看了看李复兴,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李复兴却看出了她的意思。
便干脆主动说道:“钱叔,我这有点红薯,你们要吗?”
他正愁剩下的那些红薯怎么处理呢!不是拿到黑市卖了,就是带回李家庄。
钱建国夫妇一听,都把目光看向李复兴,接着猛的反应过来,对啊!自己院里就有采购员,弄点粮食不算很难。
“要!太谢谢你了复兴,我按黑市的价格买。”钱建国立马回道。
“这倒不用,就三分钱一斤给你吧。”
这比市价高出一点,但远比黑市的低的多。不过比市价高也是应该,毕竟没要你的票。
啥?
一旁的二大妈听的都很是心动,三分钱,可很难在粮店之外的地方买到红薯啊!粮店的虽然便宜,但要票,而且经常抢不到。
不单是二大妈,其他几户人家也都探出头来。
钱建国大喜过望:“好,那谢谢你了复兴。”
李复兴洗漱完之后,就到屋里把剩下的五十斤红薯拿了出来。
“大伙谁还要,可以匀一点。”李复兴大声道。
自己的房子马上装修,多少会影响到院里人,他索性便直接把红薯拿出来,做个人情。
“我要点!”
“复兴,给我留点。”
......
中院的几户人家都纷纷跑出了人。
三分钱一斤的红薯,买十斤才三毛,这种机会现在可是难得的很。
李复兴先让钱叔买了二十斤,他家粮食少。剩下的三十斤,就让其他几户人家分了,二大妈就买了五斤。
大伙都很开心,这红薯怎么说也能吃两顿的。
“各位叔叔婶子,我家房子马上要装修,可能会有点吵,还请大家多多担待了。”李复兴趁机说道。
“复兴,说这话见外了。”
“就是,没事的。”
“要帮忙尽管说一声。”
李复兴谢过邻居们,便回家提了十斤小米到二大妈家,还把剩下的鸡蛋和大白菜都一并拿了过去。
张师傅那边一共四个人,干的都是体力活,吃不饱肯定不行。
按照如今的粮食定量,干重活的人,每天需要一斤左右的粮食,但现在这年月,不可能真的吃到一斤粮食。
自己对门的三大爷,每天顶多也就吃七两,再多吃,家里其他人还吃不吃了?
实际上要是真放开肚子吃,别说一斤,就是两斤他们也能吃得下,这年代没什么油水,大家吃的也就多,不跟后世一样,很多人吃一点就饱了。
张师傅他们是吃一顿午饭,所以李复兴按每人六两的量算的,算是非常实在了。
“吃这么好啊?”二大妈瞪大眼睛。
小米虽然比不得精米之类的,但也是很好的粮食了,顶饱。李复兴竟然给他们每人六两,还有鸡蛋和白菜。
她家可不敢这么吃啊!
这弄得她都想让家里老大去学装修了。
李复兴笑着说:“得让人家干活的吃饱肚子不是?”
十斤只够吃个四天左右,等等问问张师傅要干几天,不够的自己再从拼夕夕买点补上。
不多时,张师傅就带着人来了,材料工具也都带着。
李复兴迎上去,给他们一人散了一根大前门。
“张师傅,麻烦你们了,中午你们就在二大妈家里吃,虽然吃不那么好,但肯定让你们吃饱,完工的时候,我请大伙吃肉。”
张师傅等人都笑道:“能吃饱就行,麻烦东家了!”
这年月,能填饱肚子就行了,要什么吃好?
再说了,人家东家还说完工请大伙吃肉。
肉啊!
一想到吃肉,就有人忍不住吞口水,已经好几个月没碰过肉了。
这东家还真是大气,不像有的人,连咸菜都得按根给,多吃一口好像就要了他的命似的。
“大概得干多久?”李复兴问道。
张师傅盘算了一下,说道:“应该七八天左右,最多不超过十天。”
李复兴点点头。
寒暄完之后,张师傅他们就着手开始干活,李复兴看了一会,也不再打扰。
到中午的时候,李复兴就拿着票去国营饭店吃饭,他也懒得去厂食堂了。
穿越回来可不是为了吃糠咽菜,体验艰苦生活的,该享受的时候就要享受,只要不太过分就行。
国营饭店的工作人员果然跟听闻的一样,对人爱搭不理的,这服务态度要是在后世,饭店不出一个月就得关门。
但李复兴却没看到那句无故不得殴打顾客的话。
事实上这句话是八十年代才在国营饭店流传开的。
现在虽偶有口角争执,但还没那么严重。
张师傅等人都在二大妈家吃饭,纷纷赞叹东家大方。
“干活的时候都仔细点。”张师傅对其他三人说道。
“师傅,我们心里有数,您放心就是。”
这么大方的东家,可是很难遇上的。
吃过饭后,李复兴前脚回到四合院,后脚三大爷就赶了回来,带着已经打造好的零件。
“复兴,东西都在这,你检查检查。”
李复兴挨个看了看,觉得没什么问题。
“谢谢三大爷了,孙师傅是要鲜肉还是干肉?”
“这个都行,只要有肉就行,哪里还能挑肥拣瘦的?”三大爷笑着说。
“行,那您等等,我出去一趟。”
想到大家对油水的渴望,李复兴还是决定从拼夕夕里买一斤肥肉居多的猪肉出来。
等了没一会,李复兴便提着一斤肉回来了。
三大爷吞了口口水。
这是很多人做梦都想的肉。
他接过李复兴手里的肉,便匆匆回了轧钢厂,把肉交给老孙。
家里已经两个多月没吃过肉了,他昨天在厂里吃了点野猪肉,虽然就一两口,倒也算尝味了。
“老周,以后有这好事还喊我。”
三大爷撇了撇嘴。
拿到手摇水泵和钻杆的李复兴,正准备回李家庄,便看见李大力带着几个村里的年轻人来了,他们有人赶牛车,有人推推车,有些鬼鬼祟祟。
“大力,怎么突然来城里了?”
“二十一叔,我们打了头鹿,你看看......”
李复兴看了一眼。
好么,梅花鹿!要放在后世,这几个高低得进去蹲个十来年,这是头成年鹿,得有一百多斤。
“鹿角呢?”李复兴问道。
鹿血没了很正常,打死之后,得赶紧放。鹿血大补,倒可惜了。
除了鹿血之外,鹿角也是很好的药材,难不成你们都割了?
“那玩意儿带着不好装,所以就割了,在我家放着呢,二十一叔,你要?”
“当然要了,等回村的时候去你那拿,你们这是什么情况?”李复兴见他们一个个鼻青脸肿的。
打个梅花鹿还能弄成这样?太菜了吧?
李大力等人都支支吾吾的。
“家里揍的。”最后还是说了出来。
家里知道他们偷偷进山,二话不说就揍了一顿。
李复兴无言以对。
过了片刻,他才问道:“想卖钱还是换粮食?”
村里这种给他送业绩的行为,他自然不会拒绝。
“换粮食,但除了红薯之外,还有别的么?”
来之前老支书已经叮嘱过,换粮食。
要是偷偷打的,那他们几个可以平分,但既然被发现了,就得归集体所有,没什么好说的。
“土豆吧!”李复兴提议。
土豆也很便宜,价格只比红薯高一点,一分钱一斤。这头梅花鹿,他可以给李家庄三千斤土豆。
“行,就土豆吧。”
红薯吃多了,爱放屁。
“你们来的也是时候,一块把东西给我捎回去。”李复兴指了指手摇水泵和钻杆。
李大力几人看过去,不知道是什么。
“这是啥?”
捎回去也不难。
“水泵,说了你们也不明白,帮我带回去就行。”
李大力几人也不再多问,把那些东西搬到牛车上,然后跟着李复兴往轧钢厂去。
到轧钢厂附近,李复兴指了指一处角落:“你们在那等我。”
村里人有个优点,就是听话,不会多嘴问问题。
李复兴扛上装在麻袋里的梅花鹿,便走进钢铁厂。看门大爷虽然不知道里面的什么,但看这架势肯定是给厂里弄的物资,便直接放行。
路上,李复兴碰见了一样是采购物资回来的同事。
看对方面带愁容,似乎是收获不佳。
最新评论